2011年4月11日 星期一

陸委會:金門協議對兩岸啟示深


(中央社記者李佳霏台北10日電)行政院大陸委員會副主委劉德勳今天表示,金門協議走過20年,是兩岸執行最久的協議,對今日的啟示,就是要延續擱置爭議、共創雙贏的精神,以兩岸人民的福祉為最優先考量。



1990年9月12日,兩岸紅十字會代表在金門簽署「金門協議」,處理偷渡客遣返的問題,由當年擔任紅十字會秘書長陳長文與大陸紅十字會秘書長韓長林代表雙方簽字。

對金門協議的歷史意義,劉德勳接受中央社專訪時表示,金門協議是兩岸相隔40餘年後,首次面對面的接觸與協商,並且達成共識、簽署協議,「在當時的環境下,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這不僅是展現非常高的政治智慧,更對之後的兩岸接觸有很大的啟發。

他認為,以今天的話來說,金門協議就是兩岸都能擱置爭議,共創雙贏;回首20年間,兩岸關係雖曾停滯不前,甚至有過倒退,但總統馬英九上任來,兩會恢復制度化協商,接連簽署14項協議與1項共識,就是雙方把金門協議的精神給「延續」了。

包括高難度的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在劉德勳看來,就是雙方擱置目前無法解決的政治爭議,以兩岸人民福祉與權益為最優先考量,所達成的成果。

他指出,金門協議不但未被去年4月兩會簽署的司法互助協議所取代,更精確地說,司法互助協議是在金門協議既有的基礎上,進一步增加兩岸在遣返逃犯方式上的彈性,為執行遣返工作建置更完整的機制。

對當前兩岸關係發展方向與速度,劉德勳以陸委會歷次民調趨勢表示,台灣人民對這樣的速度,多持肯定態度;而兩岸經貿關係發展到今天如此密切的程度,確實是在20年前所難以想像。

兩岸展開政治談判是否具急迫性?劉德勳給了「沒有政治上急迫性」的答案,他強調,將來兩岸政治關係如何發展,要由全體台灣人民決定,目前沒有需要立刻處理的必要;而維持台海現狀,是對各方都有利的平衡點,相信大陸方面對此也有相當體認。

他表示,政府的大陸政策,並不只是要改善兩岸關係而已,而是在全球化的思維下,建構一個和平與穩定的區域安全環境,將兩岸的和解推廣到國際關係及促進東亞地區的繁榮與發展。990910

文章來源: 中央社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