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9月29日 星期三

親師合推朗讀 拯救弱勢菲語


【編譯陳玫伶整理報導】我們稱會講兩種語言的人諳雙語(bilingual),會講三種語言的人就是否即稱做三語(trilingual)人嗎?那麼,什麼人只會講一種語言呢?答案是美國人。

這是語言學系中流傳的笑話,當然,只因美國相較於其他國家的多語言背景,是比較單純的英語系環境。但對於菲律賓國內來說,一直有想兼顧純英語與菲律賓語環境的兩難。

根據《菲律賓星報》報導,越來越多上流階層私立學校的學生,被規定不能說菲律賓語,這已成為一個潛存在台面下的危機。有報告指出,菲律賓語是所有學科中拿高分最困難的科目之一,僅次於數學。輿論指出,菲律賓語教師供不應求,許多人都跑到課後補習班中任教。

危機是從家裡開始的,許多父母親善意地希望造就孩子說英語的溝通能力,於是不在家裡說菲律賓語,甚至說菲律賓語會被懲罰。於是,孩子們在家裡鮮少聽到菲律賓語,通常是長輩在看連續劇時才聽到。

邀父母擔任朗讀者不過,也不是所有的菲律賓父母想法都一致。光啟學校(Xavier School)教師艾薇.依娜姬不希望「語言月」(Buwan ng Wika)遵循傳統模式辦理,他們很清楚要推行菲律賓語最好的方式,就是讓孩子們浸潤在故事的神奇奧秘中。於是,教師們邀請許多父母親在上個月的語言月活動中成為志願者,朗讀菲律賓語的故事給孩子們聽。

其中一名學生的母親巴蒂.貝堤達分享了擔任朗讀膽小鬼王子故事(Ang Prinsipeng Duwag)之後的想法:「我很開心,當我看到坐在前面的兒子,他臉上的表情讓我欣慰,讓我很以作為一個母親感到自豪。」

教師們規劃最簡單的活動,就能達到多種學習目標。

活動達成多項目標首先,朗讀者的聲音和語調能表現出菲律賓語的優美之處,尤其當菲律賓的朗讀聲來自父母口中,是孩子們熟悉的人;其次,當孩子們聆聽故事與想像畫面的同時,他們能夠體會語言在生活中的份量,菲律賓語能夠運用在日常生活中;第三,語言月活動提供了親子互動的時間,讓孩子們理解父母親珍視與孩子相處,並重視孩子的學習態度與表現。活動之後,教師要求學生要畫出一張關於他們所聽到菲律賓故事的海報,全部張貼在圖書館中,以鼓勵低年級學弟妹們學習菲律賓語。

活動的意義確實讓教學目的更加具有達成的可能,將艱澀的菲律賓語活化在生活中。

「那天兒子回到家裡,晚上問他對於我去當故事朗讀志工的想法,他同意,對我微笑點頭,並且給我一個用力的擁抱與親吻。他說他的同學很喜歡我的朗讀,我聽了很高興,告訴他明年會再去擔任朗讀志工。」貝堤達說。

有很多的研究顯示,營造學生對語言的熟悉感必須趁早,孩童在年紀小時可以學習多種語言的靈活度越大,相反地,當他們長大,對於某種特定的溝通與研究會逐漸定型。

事實上,如果我們限制孩子們只學一種語言,強制他們脫離自己的文化與傳統,就再也沒有像是父母親這種強大的力量,能去鼓勵孩童達成自己能力所及的目標。

讓孩子學習語言,不能只是叫他們觀賞連續劇或菲律賓語卡通,必須要讓他們體會母語的美,並且經常使用菲律賓語彙,成為生活中的一部分。

文章來源: 台灣立報

推薦網站: 小額信貸, 理財, 房貸, 車貸, 青年創業貸款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