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30日 星期三

特約宏觀縱覽大陸CPI“破5”緣何加息遲滯


時下,中國大陸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越來越值得關注,富豪們關注CPI,因為他們要時時提防著自己的資產縮水;中產階層關注CPI,因為每一輪通貨膨脹都會讓一大批中產階層變為小康階層;小康之家關注CPI,因為他們每天都在擔心自己不能再保持小康生活水平。



 國家統計局公佈2010年11月CPI達到5.1%,創出28個月新高11月CPI公佈次日,央行宣佈自2010年12月20日起,年內第六次上調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這也是人民銀行在一個月時間內第三次宣佈上調存款準備金率,今年以來央行高密集地施以存款準備金率上調,意在進一步加強當前流動性調控,控制銀行信貸投放和管理通脹預期。

 央行上調存款準備金政策一公佈,立即引起了市場各方的廣泛爭議,調高銀行準備金,而不調高利息,有些經濟學家坐不住了。甚至有的經濟學家大談應立馬提高存貸款基準利率,而不應密集上調存款準備金率。那麼,針對當前經濟形勢,筆者卻不苟同這一觀點。筆者認為此番調高存款準備金率是應對通貨膨脹的權宜之計,經過測算,為了對沖商業銀行新一輪的資本補充帶來的可能的流動性過剩,中國大陸的存款準備金率至少要達到22%的水平,因此如果每次調高0.5個百分點,則至少還要調高6次,市場應有足夠的心理準備。

 調高銀行存款準備金與提高銀行存貸基準利率,哪種政策更好?結果有何差別?提高存款準備金但不升息,是否會導致貸款趨緊,更多企業出現融資困難?我們知道,加息即提高基準利率是抑制融資工具,並非是直接減少通貨膨脹的好辦法,筆者認為基準利率提高會使通貨膨脹由於融資成本提高而推動通脹進一步走高,對通貨膨脹的發展有一定的助推作用,加之當前大陸房地產價格居高不下,高房價下存在的高額按揭貸款還款,會因利率的微小變動加大還款人的生活壓力。2006年至2007年美國正是不斷加息,其後果是導致了次貸危機的發生,這種傷害至今讓全球記憶猶新。因此當前大陸宏觀經濟調控即便加息也應是被動的和遲滯的為妥。

 其實,一個國家的經濟管理者最為擔心的是經濟增長上不去,通貨膨脹壓力又居高不下,由此產生國內經濟的“滯脹”。因此,我們看到剛剛結束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把治理通貨膨脹放在了2011年經濟工作的重要位置。事實上,整治通貨膨脹,降低CPI的方法有兩個,也就是“一壓一拉”兩個辦法:價格管理的行政手段是壓,另一個是市場經濟的貨幣手段,也就是通過貨幣調控往下拉。通貨膨脹下價格管理和補貼是往下直接壓的辦法;緊縮貨幣政策和抑制流動性過剩是往下拉的辦法。本輪通貨膨脹主要因素是流動性過剩,因此要想真正治理通脹,必須果斷而堅決地緊縮銀根,但僅僅管住銀行信貸治不了通脹,加息又有副作用,比如吸引熱錢流入、比如房地產貸款風險等等。因此,“一壓一拉”必須兩手抓才行。

 總之,儘管2010年11月CPI已經達到5.1%,筆者認為央行動用的政策工具仍是提高存款準備金率有其合理性,並還將繼續。而是否加息或許要視2010年12月份和2011年1月份的通貨膨脹形勢而定了。

                                (大陸國專供,作者:孫兆東)

【中央網路報】

文章來源: 中央日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