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13日 星期日

學者︰補校課程、教材應調整


〔自由時報記者何玉華/北縣報導〕隨著國中小補校成員從早年失學民眾轉為新住民,學者認為「補習教育」的名稱已經不合時宜,就連課程、教材都有調整的必要,相較於先進國家把新住民教育視為識字教育,國內的補校教育定位有必要重新思考。



國立中正大學教授胡夢鯨指出,「補習教育」是早年針對失學、顛沛流離國軍的補償教育,現在市面上補習班也很多,「補習教育」名稱容易混淆,應該正名、調整。

此外,他指出,目前補校所使用的課程、教材,是沿用白天國中小學課綱內容,完全不是針對成人關鍵能力指標所設計,把中小學生的國語、社會、理化等教材拿來給成人上,一點都不適合,成人應有不同的能力指標,而不是現行的只做基礎學力訓練。

胡夢鯨說,新住民有不同的教育需求,先進國家提供的識字教育,不只是識字,還強調外語、電腦使用、資訊、生活科技等功能性的識字,才有助於融入社會成為一份子。

新埔國小補校主任陳則明說,補校老師都是由白天教小朋友的老師兼差,白天班級經營需要花心思,學生也不一定好管理,補校學生學習精神佳,但成效較慢;胡夢鯨認為,在國小老師兼任補校老師的部分,政府應該編列經費,讓老師加強成人教育進修、培訓專門師資。

文章來源: 自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